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现场启远网 ,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胡祥雨身着笔挺警服站上领奖台,胸前再添一枚熠熠生辉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
胡祥雨在工作中 绵阳市公安局供图
“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如千钧。”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胡祥雨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他珍视地摩挲着奖章,“这是对我们一直以来反拐团圆工作的认可,也会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京期间,胡祥雨的手机仍然是“热线”状态。日均数百个(条)寻亲求助的电话、微信和短信启远网 ,是他的工作常态。
在他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之前,另一个由寻亲群众自发授予的称号“打拐英雄”,已然广为传颂。这位“有温度”的警官,从事刑侦重案及打拐工作近6年来,已先后组织侦破涉拐等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40起,帮助了数百个离散家庭实现和谐团圆。
坚定做好打拐寻亲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的决心,是责任所系,也是情怀所向。
2019年,胡祥雨转岗担任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在参与侦办相关打拐案件时,看到失踪被拐儿童与亲生父母骨肉团聚的场景,他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
寻亲多年无果的女孩小高,是胡祥雨助力成功的第一个圆梦人。收到小高发来的求助信息和DNA血样采集卡后,胡祥雨第一时间完成血样入库启远网 ,迅速确定一名亲缘关系人,并向其居住地云南昭通警方发送跨区域协作通报。三个月后,经公安机关、村社干部、志愿者三方共同努力,最终确认了小高亲生父母的信息。“胡叔叔和寻亲志愿者影响了我一生。”小高激动的热泪和诚挚的话语,也熨烫到了胡祥雨心里。
反拐寻亲工作耗时费力,还常面临着重重困难。可是,总要有人去做。
“群众事无小事,认真对待每一次寻亲求助,是守护每一个离散家庭的希望。”胡祥雨说。在许下“帮助离散家庭实现团圆”的愿望时,他早已做好了为之长期奋斗的准备。
面对海量数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胡祥雨在一起又一起案件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拐寻亲工作办法。广泛发动和借助民间及网络力量开展宣传、线索收集初查、样本采集等工作,整合公安大数据、AI人像比对、互联网开源情报等科技资源,推动打拐工作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他也延伸着有温度的服务,让助力离散家庭的情感重建成为“团圆”的课题。2024年3月,罹患癌症的寻亲妈妈张立花向他求助,寻找被拐30年的儿子张合超。但当胡祥雨通过大数据比对出高度疑似张合超的男子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对方毫无心理准备,且早已成家生子,对认亲十分抗拒。胡祥雨没有急着说服对方,和他从日常聊起,慢慢讲述了张立花一路寻子的经历。3个月后,男子的心结终于被打开,母子成功相认。张立花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的心愿得以了却,两人的联系越来越多,亲情的联结也更加紧密。
随着一个个离散家庭团聚,胡祥雨的“名气”越来越大,向他求助的寻亲群众越来越多,反拐寻亲工作开始面向更广泛的群体,承担起更重的担子。
2021年7月,绵阳市公安局设立“胡祥雨工作室”,制定规范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寻亲流程。2023年,“胡祥雨工作室”被四川省公安厅命名为“省级团圆工作室”。经过几年的运行,胡祥雨工作室已联动全国各地志愿者、7000余个寻亲家庭,形成了反拐团圆“警民共治”新格局。
2019年找回失踪被拐人员26名、2020年找回41名、2021年找回142名、2022年找回187名、2023年找回139名、2024年找回195名……截至2025年4月,胡祥雨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共为790名失踪被拐人员照亮回家路。不断攀升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圆,也是胡祥雨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的艰辛付出。
“还有更多的人在奔波的路上。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帮的人还有很多,反拐团圆工作,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还要做得更深、更实。”胡祥雨坚定地说。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张宸菱)启远网
8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